清研智庫:人口老齡化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威脅
日本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。雖然它的出生率并不像許多其他發達國家那樣低,但它的出生率已經低了較長時間。這就是為什么日本現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主要經濟體的原因。

但像日本這樣明顯的老齡化確實是要付出經濟代價的。每年,不斷減少的日本勞動適齡人口被迫支持不斷擴大的老齡消費者。這就是為什么日本的生活水平落后于人口增長的發達國家的原因。

嚴重老齡化還有另一個潛在的代價:宏觀經濟失調。根據標準的宏觀經濟理論,每個國家都有一個自然利率,當利率徘徊在這個自然水平之上時,一個國家就會陷入通縮。由于自然利率與一個國家未來的整體增長率掛鉤,大多數理論都認為,人口低增長會降低自然利率,使中央銀行更難抵御通貨緊縮。
隨著日本人口趨于平穩,其經濟陷入了似乎永久的通貨緊縮或接近通貨緊縮的狀態。

現在,由于疫情的影響,日本似乎又陷入了通貨緊縮。
一些宏觀經濟學家認為,持續的通貨緊縮威脅著經濟增長。理論上,一個國家有可能存在 “長期停滯 “的狀態,在這種狀態下,物價永遠無法上漲,失業率總是有點過高。日本似乎還沒有出現這種情況,失業率仍然很低。但這可能是以犧牲生產力為代價的,因為越來越多的日本人被雇傭從事低薪的不固定工作。此外,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最近的一份報告所解釋的那樣,經濟學家通常將財政刺激作為解決長期停滯的良方,但在老齡化社會中,財政刺激的效果可能會降低。
老齡化還可能對生產力產生另一種微妙的腐蝕作用。特別是在像日本這樣按資歷晉升的國家,缺乏有活力、有新思維的年輕人可能會使公司的靈活性降低,對新想法的開放性降低。人口萎縮也會削弱經濟集聚的力量,因為它使一個不斷發展的、有生產力的城市網絡更難維持。
各國在努力彌補人口老齡化。老年人工作的時間更長,更多的父母去工作,而不是留在家里帶孩子。各國也在自動化方面進行投資;日本大力推動成為機器人領域的領導者并非偶然。但除非機器人變得更好,否則這些措施能對抗老齡化的程度可能是有限的。
目前,全球人口還在繼續增長。這意味著,如果偏向老齡化的國家能夠克服國內的政治障礙,它們就可以通過吸納年輕的移民來保持增長。這就是加拿大、美國、英國和德國的增長速度都比日本快的原因,也是日本自己一直在加大移民力度的原因。
但這個解決方案將是暫時的,因為向小家庭的過渡在世界各地都在發生。穆斯林國家的生育率曾因宗教原因被認為是高出生率的堡壘,但在過去20年里卻崩潰了。即使是高生育率的最后堡壘撒哈拉以南非洲,其生育率也在越來越快地下降。

因此,像日本這樣的社會最終將成為全球性挑戰的前沿。人類以前從未處理過長期和持續的老齡化問題。各國需要繼續積極尋找解決方案,特別是像自動化這樣的技術解決方案,以緩解這一前所未有的過渡。
作者Noah Smith, 來源Bloomberg Opinion,清研智庫李梓涵編譯